
宁夏草原工作站组织召开宁夏林草光伏生态协同发展研究项目推进会
7月22日,宁夏草原工作站、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能源转型研究中心与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宁国运”)就宁夏林草光伏生态协同发展研究项目子课题“草光互补实证基地”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模式集成和“光伏治沙实证基地”协同创新研究进展召开工作推进会。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新能源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展政策,贯彻落实《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自治区林草局批复立项了宁夏光伏生态协同发展创新实证基地研究项目,通过探索光伏基地生态修复新模式及其与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光伏基地生态修复效能,为宁夏乃至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的“光伏+生态”综合治理模式,促进新能源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
子课题在盐池县高沙窝宁国运集团的920兆瓦的光伏电站设立实证基地,重点探索在毛乌素沙地退化草原环境下,光伏电站建设如何与生态恢复协同推进,包括治沙措施、植被配置、光伏板集雨对微环境的改善效应。同时还将关注光伏板下种植的灌草植物如何转化为经济价值,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会上三方围绕“光伏治沙、生态修复”理念,结合《“草光互补”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试行)》开展“光伏+生态”修复技术模式、植物适配性、光伏治沙成本与经济性、关键技术探讨、设备选型等核心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未来我站和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将充分发挥技术、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光伏+生态”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融合为抓手,以惠民、助民为根本,打造不同类型光伏实证基地,书写新时期光伏治沙绿色答卷,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促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